河南久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新闻动态
行业动态
冷链市场再度扩大,河南成为首选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作为被国务院食安办正式命名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郑州,目前有多少冷库、多少冷藏车,又有多少冷链物流企业?


近日,由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河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行业分会发布了“郑州市冷链数据监控平台2023年度报告”,对上述问题给予了解答。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吴军

郑州市速冻米面规上企达20+

全国市占率超60%


2023年,郑州市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呈现积极向好的态势。


郑州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2.8%,增速居9个国家中心城市首位,显示出郑州市工业经济的强劲增长势头。此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7%,显示出消费市场也在逐步复苏。


作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郑州市借助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区位优势,催生了三全、思念、花花牛、好想你等一批全国知名企业,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最大速冻食品生产、研发基地和物流中心。


报告显示,郑州市冷链食品相关产业主要包括速冻米面制品、冷鲜肉制品和乳制品三个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超 30 家。其中速冻米面制品规上企业超 20 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300 亿元,速冻食品行业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 60%。


郑州市的冷链食品流向全国各地,与全国人民的健康安全息息相关。


图片


2023年11月28日,郑州市顺利通过城市自评、省级初评、国家验收和社会公示,被国务院食安办正式命名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这一荣誉的获得,彰显了郑州市在冷链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有效实践。


截至2023年底,郑州已实现冷链食品相关的88万平方米大型冷库、3000余台冷链运输车辆、1300余间冷藏冷冻前置仓在郑州市冷链数据监控平台上的实时监管、智能分析和风险分4级预警。


港区、惠济区、中牟冷链物流企业数量较多


2023年,郑州市16 个市辖区、县级市、县积极响应,动员辖区内企业纳入平台智慧化监管。


新增企业涵盖了冷链食品的各个环节,包括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等,进一步丰富了智慧监管平台的覆盖范围,充分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目前,郑州市接受监管的冷链食品相关企业分布情况与2022年度相似,接受智慧化监管排名前5的地区为: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登封市、新郑市、惠济区、二七区。其中,惠济区新接入平台监管企业数量较多,从2022年的第7名跃升到第4名。


根据平台冷链食品相关企业分布数据显示,郑州市不同区域的冷链相关企业分布和类型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反映在企业的主营业务和运营模式上,反映了各区域在冷链行业中的不同定位和发展重点。


截至2023年底,郑州市共有875家企业在郑州市冷链数据监控平台接受食品安全智慧化监管,涵盖了16个市辖区,县级市、县,相较2022年增长209家,增长率达31.38%。


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惠济区、中牟县、登封市、管城回族区主要以流通型企业为主导。


这些区域作为物流的重要节点,拥有便捷的交通网络和完善的物流体系,企业侧重于物流、仓储、配送等环节,为冷链食品的流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流通型企业的集中分布,也进一步推动了这些区域在冷链物流方面的发展。

新郑市的生产型企业较多

产品多为枣类和预制菜


新郑市的生产型企业较多,这些企业主要从事冷链食品的制造、研发和生产,以枣类及衍生商品、预制菜的研发和生产为主。


中原区、二七区、金水区、上街区、巩义市以及郑东新区作为郑州市的重要消费区域,餐饮企业、商超、零售点较多,流通型企业和餐饮型企业分布相对均衡,而生产型企业量相对较少,这也可能与城市核心区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有关。


郑州市冷链相关企业的区域差异的显著特点,既反映了各区域在冷链行业中的不同优势和特点,也为未来的区域合作和协调发展提供了可能。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对平台 2023年各区域冷链细分领域企业的增长变化情况的研究,流通类企业在各区域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增长态势,而餐饮类企业的增速相对较慢,生产型企业的变动则相对较小。


其中,生产型企业的变动则相对较小存在两个可能因素:


一是从郑州市冷链食品相关企业的情况来看,生产型企业的数量相对较少。这意味着在冷链食品产业链中,生产环节的企业增长潜力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而流通和餐饮环节的企业则有更多的增长空间。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生产环节的竞争激烈,进入门槛较高,或者是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投资者更倾向于投资流通和餐饮环节。


二是郑州市冷链食品安全源头监管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对冷链食品的需求也在逐渐增长。然而,如果冷链食品的生产环节存在问题,将会影响到整个产业链的稳定发展。因此,政府部门和企业需要共同努力,加强对冷链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图片


二七区前置仓最多

大型冷库“扎堆”分布


截至2023年底,郑州市共有1353间前置仓在平台上接受食品安全智慧化监管,较2022年新增了303间,增幅28.86%。


这一数据不仅证明了郑州市在冷链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持续努力,也反映了执法部门对于食品安全监管技术的积极应用和推广。


2023年前置仓分布前5区域为二七区、金水区、登封市、中原区、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图片


根据增长率分析,2023年企业接入平台智慧化监管表现出显著活跃的区域包括惠济区、中牟县、荥阳市、上街区、管城回族区以及巩义市。


根据增长数量分析,同年前置仓接入平台智慧化监管较为密集的区域为惠济区、中牟县、荥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列第三)登封市以及巩义市和金水区(并列第五)。这些区域在2022年度接受智慧化监管的前置仓数量在16 地区中处于偏后水平,2023年度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因此发展速度较快,也侧面反映了郑州市的餐馆、商超、零售点等群众直接消费场景的冷链食品安全智慧化监管整体水平趋于成熟稳定。


作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郑州市的冷链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冷库数据不断更新。截至2023年底,郑州市共有88.73万㎡大型冷库在平台上接受食品安全智慧化监管,较2022年新增了23.66万㎡,增长幅度达36.36%。


2023年中牟县、荥阳市、新郑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惠济区、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区域大型冷库面积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增长,管城回族区新增一批大型冷库接受监管。


总体来讲,受冷链食品相关企业区域分布特性及郑州市城区规划及发展等因素影响,大型冷库仍呈现“扎堆”分布的特性。

文章来自网络郑州批发市场